打开小红书,印象中的美国和现实中的美国惊掉了你的下巴,单单芝加哥全市约30%的桥梁服役超过80年,其中19座关键桥梁在2025年修复工程中被列为“紧急状态”。部分路段因排水系统老化,雨季频繁积水,加剧路面损坏,供水管道破裂问题同样突出,每年因漏水损失约60亿加仑水资源。
而我国地下管网总长度超349万公里。全国城市的供水管道长度达110.30万公里,排水管道长度91.35万公里,天然气管道长度98.04万公里,供热管道长度49.34万公里。(数据来源住建部)
要知道,中国地下供水管网覆盖所有城市及大部分农村地区。仅上海一地,地下管线总长即超17万公里,涵盖给水、排水、燃气等7大类30种管道。而广州、北京等特大城市管网密度更需要支撑着数千万人口的用水需求。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表明:
供水管网
2018年,国内管网长度为86.5万公里;2022年,国内管网长度为110万公里。5年共增长23.5万公里,增幅高达21%。
截止到2022年城市供水管道长度排名,第一名为广东省15万公里,第二名为江苏省13万公里,第三名为浙江省10.5万公里。
排水管网
2013年,国内管网长度为46.48万公里;2021年,国内管网长度87.22万公里。10年共增长40.74万公里,增幅高达46%。
截止到2022年城市供水管道长度排名,第一名为广东省14万公里,第二名为江苏省9.4万公里,第三名为山东省75万公里。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交替演进,以广州市这个超大城市为例,其治水难度和复杂程度,不仅在广东省极具标本性,在全国范围内也不多见。广州市迎难而上、精准施策,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重塑云山珠水新活力,探路特大城市治水之道。在河湖治理工作上真抓实干、勇于创新,河湖面貌焕然一新,为解决老城市水环境染污问题树立了成功典范,探索出一系列具有借鉴推广意义的有益经验,逐步形成水环境治理的“羊城模式”。
除了做好治水,关于广州市民使用的自来水的水源大家知道一个“冷知识”吗?
21世纪以来,广州自来水公司自行筹资逾百亿元,相继实施了南部供水工程、西江引水工程等省、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为广州中心城区引入优质饮用水源。其中西江的水源水质常年处于Ⅱ类,部分指标甚至达到Ⅰ类,水质优良。目前广州主要的自来水水源分别位于西江下陈、北江西海、东江刘屋洲及流溪河的四大取水点,互为补充,供水保障能力优势明显。
换句话说,为了引入优质饮用水源,广州宁愿远距离取水。
更不可思议的是广州已经十几年水价都没有调整过,一顿麦当劳全家桶的费用都超过绝大部分家庭的水费。而一吨水的价格居然还比不上一瓶可乐的价格,大部分水价也就两三块,从西江引水到广州关系到千万人的用水需求,想想都不可思议!
此外,对于水质管控,广州不仅有三级水质检测制度,还引进先进技术支撑。例如2024年4月,广州自来水公司与国际顶尖仪器公司合作,共建行业内首家技术先进的“水中异味物质检测实验室”,实现了一针进样即可对样品中的250余种异味物质进行筛查分析,填补了广东省内检测机构和国内自来水公司对水中异味检测技术的空白。
再比如,2024年通水的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正式供水,可全面保障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安全。这个工程西起西江干流顺德鲤鱼洲,沿途穿越狮子洋海底,东至深圳公明水库,全长113.2公里设计年供水量17.08亿立方米、总投资354亿元。实现了把西江水向珠三角东部引水,解决了广州、深圳、东莞等地生活生产缺水问题,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更有保障。
上述的这些升级与保障,都得花钱。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这些水的来之不易。在享受这些优质水源的同时,也要注意节约这“远道而来”的水,广州每天人均用水量225升,远高于上海的160升,更高于北京的145升。
所以说,如何在大规模的投入和项目可持续运营的角度上取得平衡,这需要更多人理性的思考!